Tag: GEP

Kids from affluent families more likely in IP, GEP schools

Children from higher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are more likely to attend Integrated Programme (IP) secondary schools and their affiliated primary schools, as well as those that offer the 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 (GEP). – Amelia Teng This was a key finding of a recent study that examined class stratification in schools and if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had different levels of educational […]

Read more

一个普通孩子的GEP之路

  家里的小蜗牛Boy在2015年幸运地考进了GEP。在这里写个记录,希望能够给后来的有想法的小牛蛙和牛父母们做个参考,从家长的角度了解一下,一个普通孩子是怎么‘被培养’进GEP的。这个记录不是‘把一个普通孩子推进GEP的指南’,而是一个普通家庭里的孩子怎么走进GEP的历程。   我从来没有想过培养一个GEP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我的目标是小二分流,GEP只是这个目标的副产品。一心准备想让孩子考进GEP的家长,如果想了解有关GEP的详细信息及怎么备考,请搜索其他人分享的资料,我回答不出来GEP具体考什么,有什么题型,考多少分可以进,去哪可以补习等等。   如果读者有什么问题,请贴出来,我会根据反馈,逐步补充一些遗漏的点滴经验。同时也希望有经验的童鞋们一起分享下自己的经验,指出我的问题,更好地造福其他小牛蛙。 GEP的价值   GEP的价值不是简单的进好学校去拿好成绩,因为在好学校读书并不能保证孩子能考上好中学和以后有好前途。GEP对孩子的主要价值在于,提供一个更贴近孩子能力的教学方式,及创造一个互相促进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更自主的去学习,尽量地挖掘出自己的能力。这种教育理念和新加坡主流教育的理念有很大差别,主流教育更强调可控制的‘因材施教’式的教学,你能学多少就教多少,但你能学多少是我说了算。主流教育需要改变一下这种方式。   做个比喻,家长带孩子进图书馆,家长直接告诉孩子,今天借这六本书回去读完,这是主流教育。而告诉孩子什么地方有什么书,今天我们可以关注下这个主题,这几本书比较有趣,让孩子自己决定借什么书去读,再要求孩子这个星期一定要读完这些书,然后跟你分享下他学到的知识,这是开放式教育。GEP教育相对主流教育更开放,孩子有更大的自由度。 GEP的机会是平等的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是新加坡对孩子不成文的分类标准,我从来不信这一套。我相信虽然有些能力是天生的,但大部分人之间的差别很小,很多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把它挖掘出来。基于这个理解,我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可能进GEP,不必因为孩子或家长的背景问题就不敢去想,更不敢去试。新加坡的教育制度,在这个环节是公平的,给了每个孩子一个机会去拼。家长的责任就是给孩子创造环境,去抓住能抓住的机会。   同时,GEP毕竟只能选择有限的具有某些能力的孩子,即使孩子和家长有很好的背景,而且全力拼了,也不一定进得去,这个时候不需要觉得考试不够公平、自己运气不好、不够努力或教育投资失败。一个孩子的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每一条路走下去都有成功的机会,成长的路很漫长,失去暂时和偶然的机会并不会掩盖掉有能力的孩子。总之,GEP孩子可遇不可求,拼个过程,高兴的接受任何结果,并继续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让孩子把自己的潜力尽量地发挥出来。 家庭的背景   在新加坡,无论政府,还是学校,还是朋友,在看孩子的表现之前,习惯看孩子家长的背景,看到孩子考进GEP,家长背景一定是必问的问题。我们家是比较典型的中国移民,一个做IT工程师,一个做华文老师,从中国普通大学和大专毕业。   两个孩子在家附近的一个普通SAP学校上小学,学校的PSLE水平和一般邻里学校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比较注重华人价值观教育。在学校里,两个孩子都属于普通孩子,没有什么突出的特长和能力,基本和最好、第一无缘。我从来没有期望他们能考上藤校,或者拿着奖学金全世界大学任挑,我只是希望能帮助孩子尽量挖出自己的潜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最后能够考上本地大学里比较好的专业就行。   姐姐当年考GEP时过了第一轮但第二轮没过,小六PSLE跨线进了一所女子IP学校,正努力地向1%拼搏。我对小蜗牛的期望也是考进一所IP学校。 教育的认知   我不要求孩子考多少分,拿多少名,不会刻意地去准备考试,包括GEP甚至PSLE。我只是要求孩子尽自己的力把能做的事情做对,做好,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偷懒,不要放弃,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在孩子的培养方向上,注重综合素质,学术和副科并重,副科主要是素质培养,不会因为考试而放弃副科。   在方法上,避免直接教孩子怎么做作业,孩子作业基本上是自己做出来,家长主要帮孩子计划时间,督促孩子把作业做完,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如果孩子实在做不出来,我会从不同的角度去问孩子,通过问问题而不是直接给答案,让孩子自己做出来。当碰到错误的时候,会帮孩子分析错误的原因。   唯一一个例外是,我极度重视小学二年级以前的教育。这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的分流制度对孩子,特别是男孩子的影响很大。小二分流可以说是影响了大部分孩子,以后十多年的学习进程。教育部新的改革会可能会触动到这一块,但我觉得只要分流事实存在,大部分孩子的学习进程就会被它影响到。 蜗牛的爬树之旅   小蜗牛在被称为小蜗牛前,家里一般都把他叫做小西瓜。新加坡人应该能够体会什么是西‘瓜’。   小蜗牛从小的听说能力发展得非常缓慢,两岁多才开始说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说。家里语言环境复杂,家里只说方言,老的工人只说英语,新的工人只说印尼语,幼儿园里,英语老师只说英语,华文老师只说华语,在语言发展的关键时间点,四种语言围着他转。这个复杂的语言环境,可能是造成了小蜗牛的语言能力弱的原因。但很多本地人,印度人都是在多语言环境中长大的,语言能力反而更强。这方面还需要找些研究资料来解释是否有因果关系。   孩子上了幼儿园后,听说能力和同龄孩子比,差距更大了。当一个小孩语言能力有问题的时候,你很难确定孩子是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还是不理解话里的意思,是不知道怎么说出来,还是就没有什么话好说。更直接点,当一个家长和孩子无法交流的时候,很难确定孩子只是语言有问题,还是智力也有问题。到N2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找专家评估孩子的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水平。结论是理解力还行,但得加强语音练习及语言表达训练。直到现在,他说话速度还比一般人说话慢30%,还需要继续训练。   因为语言的问题,我除了把孩子送读一家半天的正规幼稚园,还给他报读了一个每周一个半小时的Speech&Drama课外兴趣班学习。经过K1,K2两年训练,特别是在最后半年的时间里,幸运地遇到一个活泼并且有经验的英国老师教,她非常会调动孩子的兴趣与积极性。在老师的细心教导下,小蜗牛终于在上小学前,可以在大家面前相对大胆地说话了。   除了语言问题,小蜗牛从小做事情很慢。姐姐半小时做完的事情,他两小时都做不完。记性也不好,叫他背一首诗,他可以花一天时间背不出来,然后告诉你,如果在背完5秒内考他,他肯定可以背出来。相对姐姐过去的表现,我特别怕他在二年级分班的时候被分到差班,于是从一年级开始就送孩子去补习英语和数学。   一年级,家里没怎么管,放小蜗牛野了一年。到年底拿了班上第三,虽然没能进年级前十名,全家人还是吃惊了不少,看来他真是只在语言能力上发展相对缓慢,其他方面没有问题,进好班有希望。这个成绩应该也和在幼儿园里悉心的培养有直接关系,因为新加坡很多本地家庭,尤其是邻里小学的家庭,不重视孩子的早教,这让有完整早教的孩子在小学低年级占了一定的优势。   二年级,家里在小蜗牛身上花了很多功夫,最后拿了班上第三,年级第五。这下全家高兴极了,定的目标达到了,三年级被分进了最好的班。   三年级,因为我完全没有孩子能考进GEP的预期,只是觉得姐姐和周围认识的孩子基本都过了GEP第一轮,希望小蜗牛也能过第一轮。所以除了继续补习英语外,把数学补习停了。不过因为知道GEP会考智力题,于是给孩子加了智力训练,我在平板上下载了几个智力游戏,让孩子自己当游戏玩,之后没有教也没有管。   三年级一开学,情形完全改了,孩子的各种问题集中爆发,状况层出不穷。第一学期,英文考了个Band2,被老师抓去学校补习了三个学期。第三个学期,科学又考个Band2。经常忘记做作业或不能按时做完作业,要求背熟的东西,再花时间都背不出来,最后干脆不背了。上课成天讲话,在最好班里,成为唯一一个被老师抓在旁边坐的孩子,还是那种高频率和长期被抓过去的。还没完,和其他同学发生小冲突不断,老师打过几次电话,也被辅导员抓去谈话,差点因为一个冲突去见校长。在考完了GEP第一轮后,我还被学校抓去严肃谈了一次话。   当接到GEP第一轮的结果后,我的预定目标达到了,心里稍微安定一点,只想着怎么把孩子稳住,不要在这年被踢出第一班。   到了考GEP的第二轮。第一天,他高高兴兴的跑出来,问考得怎么样?“哦,不错。”,问都会做吗?“嗯,很多不会做。”听完有点失望,但没多想。检查下书包,水壶漏了,GEP准考证被水泡成了碎白菜。这个急啊,没有准考证,第二天进不了考场。马上回学校,在关门前找到老师和MOE职员解释,他们做了记录。回家后,又花一个小时把碎白菜尽量拼好,贴好,第二天带着再去考试。   第二天考出来后,再问下怎么样?“哦,还行。”会做吗?他同学插话“我做出了五题。”小蜗牛说“我好像做出七题。”我都不在意他的回答了,因为学校一般年份没有考进GEP的孩子,偶尔一年会有一个,小蜗牛从来没有拿过也没有机会拿学校第一。考完后,就没有再问过什么时候会知道结果,因为考不过第二轮,MOE也不会有通知。年终考试成绩出来后,拿了个班上第五名,年级第五名,下一学年还在同一个班。松了口气,总算熬过来,艰难地混入了四年级。   在发年终奖前的一天,突然拿回个黄信封--传说中的大大的黄信封。他们班前五名全部考进了GEP,还有两个同学收到信,说符合条件,但学校位置有限,不能招了。就里不详细叙述各种惊喜,夜不成寐和再三的考虑了。   这五个孩子最后都决定去读GEP,学校损失了最好的一批学生。这是他们学校有史以来考进GEP最多的一次,学校三年后的PSLE的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这五个孩子里,有四个人包括小蜗牛,一二年级是同一个班出来的。也就是说小蜗牛从进学校开始就呆在了最好的班,所以一直没拿过第一名。另外小蜗牛一二年级的同学,有两个人的哥哥或姐姐是小蜗牛姐姐的同学。这说明,学校在一年级分班的时候也有一些考虑,把背景相似的孩子放在一起。小蜗牛的姐姐过去在学校的综合表现比较突出。他自己在上小学前也受过所谓‘正规’的学前教育,不然那么多好孩子出现在同一个班的几率不会有那么高。 小蜗牛的特点   两个孩子的受教育过程基本一样,教姐姐的时候还处于摸索过程中,很多教学资源不知道。到教小蜗牛的时候,就比较及时和正规。和姐姐相比,小蜗牛几乎每个方面都有差距,但他有自己的特点,很难说是长处或短处。写出来做参考。   算数的能力,姐姐学算数的时候,两只手和脚的指头都要用起来,小蜗牛从来没有数过指头,全在脑袋里算。   思维方式,考虑事情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姐姐做一件事情的角度是,这件事情我该怎么做怎么做。他考虑的角度是,如果碰到什么情况他会怎么办?也就是说,姐姐一般先把PlanA写下来就去做,他还没有想出PlanA怎么做的时候,已经在考虑PlanB,PlanC怎么做了。   他很少把意思直接地表达出来,很多时候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比如,吃饭的时候,叫他吃苦瓜,他会问“妈妈,你喜欢吃苦瓜吗?”他的想法是,妈妈不喜欢吃苦瓜,妈妈的孩子也不会喜欢吃苦瓜,那为什么要叫他吃苦瓜呢?   喜欢看书,各种书拿过来都能看。看的书又多又杂。姐姐看的书没那么杂。   喜欢看视频,各种奇怪的觉得不应该是这个年龄孩子看的,如:病毒、奇怪生物、建筑,各种搞笑视频。看完这些书和视频后,成天来考我,你知道这这这,那那那吗? 学习计划 每天   九点半睡觉,六点半起床。除了在学校的时间外,其余的时间按半小时的时间段来安排。   吃饭两个半小时,钢琴一小时,学校作业半小时,家里功课一个小时,运动半小时,看视频半小时,围棋半小时,自由时间半小时,读书半小时。讲故事半小时。家里基本不开电视。两个孩子从小都没有看电视的习惯。 每星期   一节英语课,去TLL,从一年级开始。   一节数学课,去MathsHub,学Fusion Math。从一年级下学期,学到三年级上学期。学了两年。   一节钢琴课,老师来家里教,从一年级开始。   一节围棋课,去围棋协会,断断续续学了一年。二年级在学校参加学校的围棋CCA。   一节跆拳道,去CC学。   做一套英语,科学题。   写一篇中文作文,一篇英文作文,不限题。   自己画一幅画。没送兴趣班。   从三年级开始,两个小时的IQ。我找了一些安卓IQ应用(应用的细节附在文章最后章节)。其中[IQ Test]和[Logical Tests]比较有用。顺着基本都做了一次。完全自己做,没有什么辅导。IQ题都没有答案。很多题孩子不会,我也不会。孩子会根据分数的变化去试答案,如果能试出答案,就根据答案去理解。试完答案后,还会有一些题无法理解,只能放着。记答案也没用,因为每次做题时还是会去想,一想的话就容易把答案弄混。 科目   在数学上,做Terry Chew的”Math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