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蔡英文跟特朗普通话”看中文断词

“蔡英文跟特朗普通话”
—-
这句话乍看之下,以为是英文跟普通话有什么特别瓜葛。细看下去,好像是蔡英文跟特朗说了什么普通话,可又说不通。再分析下,应该是蔡英文跟名叫‘特朗普’的人通话,‘特朗普’特指一个人,这人是谁呢?搜网络,找到川普,也就是Trump,美国候任总统。绕了一圈终于闹明白。‘特朗普’是中国大陆的标准翻译,川普是海外的普遍翻译。

当蔡遇到英文的时候,英文变成了名字,当特朗遇到普通话的时候,特朗普变成了名字,普通话变成了通话。看来汉语断词在越来越多专属名字和外来语出现后,变得越来越容易迷惑读者了。这里举几个例子:
夏洛特烦恼
郭敬明天见
奥巴马上来
金正恩仇录
拿破沦落史
范冰冰糖葫芦
结婚的和尚未结婚的朋友
木兰代父从军,马尔代夫旅游

在过去一百多年的西风东渐大潮中,汉语也迎来了对自身的改革。其中一个改变就是系统化地引入了西方的标点符号,把文章按照作者的原意断句,避免了读者对原文的误解,方便了阅读。胡适在一九一六年的八月写的《论句读及文字符号》全面阐述了他对句读以及文字符号的理论思考,成了新式标点的奠基之作。

一百年后的今天,随着汉语自身的发展及在海外的推广,汉语变得越来越丰富和多样,汉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跨度也变得更广。在这种情况下,汉语需要做一些改变,让汉语可以更精细、准确和容易地表达出作者本来的意思,让读者能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原意。在写作的时候由作者直接断词,可以作为让汉语更精细化的努力之一,虽然断词相对断句,出现的问题频率少和歧义对理解影响小。

过去的写作,碍于书写和篇幅的局限,要作者直接断词是费时费力费钱的事情。随着电脑技术的提高和普及,现在可以相对容易地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引入一个断词符号,在输入文章的时候直接写入文章。

从读者角度,断词是个小问题,但如果要系统地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有很多事情要考虑和实施,这里只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汉语工作者对断词重要性的重视,同时集思广益,共同让汉语变得更精细、准确和易读。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