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Resources

白头吟

白头吟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Read more

名词、方位词、时间词、处所词

一.名词 名词是体词中最主要的词类。从意义上看,名词表示事物。名词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和宾语,是一种指称性成分。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是: 绝大多数名词可作主语、宾语,但并不是所有名词能同时作主语和宾语。如:“地步”不能作主语,“常言”不能作宾语。多数名词能受数量词组的修饰,但一般不受数词、数词词组直接修饰;特殊情况下,名词也可受数词、数词词组修饰,如:十亿人民、三兄弟、这一地区、三大工程、前面来了一老太太、马尔马拉海上一渡轮失火、三十二楼; 大多能受数量词修饰,但也有一些名词不能受数量词修饰。如:“边缘、表面、对方、列强、年龄、人事、双方、私人、岁数、行政、医药、主流、主权、总和、自然”; 绝大多数名词可受数词、数量词组以外的其他定语的修饰,其中能受另一个名词直接修饰的名词占半数; 多数名词可直接作定语。如:木头桌子、鱼罐头; 名词一般不能作“在”的宾语,加方位词以后才能。如: “*在桌子(在桌子上)、*在碗(在碗里)、*在树(在树上)”。而只有“教室、工厂、操场、邮局、学校、中国”等名词可以直接做“在”的宾语,这种名词是“具有处所功能的名词”,其与处所词的不同之处是这些名词还能带方位词,而处所词不能。比较: (1)a.在教室——在教室里 b.在工厂——在工厂旁边 c.在操场——在操场上 d.在中国——在中国以南 (2)a.在当地——*在当地里 b.在野外——*在野外上 c.在民间——*在民间里 d.在远处——*在远处上 名词一般不能做状语,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中可以做状语: 一是有处所功能的“名词+动词”。如:“操场去、图书馆去、学校见、主场迎战对手”; 二是“名词+形容词”。如“拳头大、碗口粗”,这种情况中名词表示比喻; 三是“名词+动词性成分”。如“电话采访、公费请客、凉水洗澡、武力镇压、政治解决柬埔寨问题”,这类例子表示使用某种工具或通过某种途径做某事。以上名词做状语都可找出条件,具有一定类推性,这也是系统性的表现,因此不看作名词兼副词。除了上述情况外的“名词”做状语的情况都不具有系统性,按同质策略可处理为做状语时看作副词,如“重点解决、顺序上车”中的“重点、顺序”应看作副词。 名词一般情况下不做谓语,但可以有条件地做谓语,如“我买的书(在回答‘你买的什么?’时)、今天阴天、他双眼皮、下午运动会”等,实际上都是做判断句的谓语。 名词一般情况下不能受状语修饰,但在三种情况中可受状语修饰: 一是“时间副词+非初始项顺序义名词+了”。如“都大学生了、已经大人了”。 二是“也+体态特征名词”。如“(他)也双眼皮、(他)也高个儿”。 三是“也+表身份的名词”。如“(他)也大学生、(我)也团长”。 四是“表限制的范围副词+名词”。如“就苹果好吃、光飞机就有一百架”,这种情况中的“状语+名词”用在主语位置上。 名词通常不能重叠。 有些名词似乎可以重叠,如“人人、家家”。但“人、家”还能直接受数词修饰,如“一人、三人、一家、四家”,因此“人人、家家”应看作量词重叠。有些双音节名词也有相应重叠形式,如“子孙─子子孙孙”“风雨─风风雨雨”“恩怨─恩恩怨怨”“方面─方方面面”,重叠形式都有“多、每”的意思。这种名词重叠形式可看作构词性重叠。 二、方位词、时间词、处所词 方位词、时间词和处所词都可以表示位置(空间位置或时间位置),合称为位置词,体现在语法上,就是可出现在“在/到/往~”的语法位置上。这几个词类具有名词的某些性质和功能,但又有不同之处,因此既可以作为独立词类,也可作为特殊的名词或处理为名词的特殊小类。 (一)、方位词 从语义功能上看,方位词表示带有参照点的方向或相对位置关系。 方位词表示的相对位置既可以是空间,如“桌子上面、大树下”;也可以是时间,如“春节前、三天以后”。个别方位词只能表示位置,如“以上、之下”。有些趋向动词发展出表示方向的用法,如“往回走、往出走、往起拉”,应认为已经变成了表示方向的方位词。 方位词的语法特点是:能做主语和宾语;能做表示处所的介词或动词“在/到”的宾语;能做表示方向的介词“往/向/朝”的宾语;能作状语;最主要功能是出现在实词性成分后面,构成方位结构,如“大树旁边、桌子上”。 根据构词形式,方位词可分为以下小类: a. 单纯方位词:上、下、左、右、东、南、里、外、前、后、旁、回 b. 合成方位词: b1. 前后、上下、左右、里外;东南、西北、东北……(两个方位词的并列) b2. 东边、前边、上边、左边、 东面、前面、上面、后面、 东侧、前侧、后侧、左侧、 东头、前头、后头、上头、 东方、前方、上方、下方……(单纯方位词词根+附加成分) b3. 以东、以前、以后、以下、 之前、之后、之上、之下……(虚词性成分+单纯方位词) b4. 中间、跟前、旁边、周围、附近…… 合成方位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多,但单纯方位词单用时一般只能表示方向,如“往前走、向左转”,表示位置时一般要出现在实词性成分后面构成方位结构,如“桌子上、大门前”。如果单用表示位置,需出现在对举格式中,如“前有埋伏,后有追兵”。 (二)处所词 处所词表示空间位置,可用“这里、那里”指代,用“哪里”提问。处所词的语法特点是:能做主语和宾语;能做“在/到”的宾语;能做状语;不能再带方位词,这是处所词与名词的重要区别。 例如:当地、远处、空中、原地、故乡、身上、门口、民间…… 处所词与方位词都能表示位置,但方位词表示的是相对位置(需要参照),而处所词表示的是绝对位置(不需要参照)。另外,方位词还可以表示方向,但处所词不能。 (三)时间词 时间词表示时间位置,一般可以用“这时、那时”指代,用“什么时候、多会儿”提问。时间词的语法特点是:能作主语和宾语;能作“在/到/等到”的宾语;能作状语。 例如:今天、明年、上午、星期三、春节、现在、刚才、将来、过去、原来…… […]

Read more

雨霖铃

雨霖铃 —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Read more

容易读错音的字

1.下载(zài、不是读成zǎi)。 2.渲染(xuàn、不是读成xuān)。 3.投奔(bèn、不是读成bēn)。 4.蹊跷(qī qiāo、不是读成qī qiào)。 5.洁癖(pǐ、不是读成pì)。 6.压轴(zhòu、不是读成zhóu)。 7.熬菜(āo、不是读成áo)。 8.秘鲁(bì、不是读成mì)。 9.惩罚(chéng、不是读成chěng)。 10.炽热(chì、不是读成zhì)。 11.揣着书(chuāi、不是读成chuǎi)。 12.逮捕(dài、不是读成dǎi)。 13.掂量(diān、不是读成diàn)。 14.刽子手(guì、不是读成kuài)。 15.友谊(yì、不是读成yí)。 16.哈达(hǎ、不是读成hā)。 17.豁出去(huō、不是读成huò)。 18.混水摸鱼(hún、不是读成hùn)。 19.一哄而散(hòng、不是读成hōng)。 20.诲人不倦(huì、不是读成huǐ)。 21.华山(huà、不是读成huá)。 22.通缉(jī、不是读成jí)。 23.嫉妒(jí、不是读成jì)。 24.汗流浃背(jiā、不是读成jiá)。 25.龟裂(jūn、不是读成guī)。 26.倔强(jué、不是读成juè)。 27.揩油(kāi、不是读成kǎi)。 28.框架(kuàng、不是读成kuāng)。 29.埋怨(mán、不是读成mái)。 30.联袂(mèi、不是读成jué)。 31.泯灭(mǐn、不是读成mín)。 32.拘泥(nì、不是读成ní)。 33.昵称(nì、不是读成ní)。 34.宁可(nìng、不是读成níng)。 35.呕心沥血(ǒu、不是读成ōu)。 36.奇葩(pā、不是读成pá)。 37.创伤(chuāng、不是读成chuàng)。 38.亲戚(轻声,不是读成qì)。 39.纤夫(qiàn、不是读成qiān)。 40.翘首(qiáo、不是读成qiào)。 41.莘莘学子(shēn、不是读成xīng)。 42.吞噬(shì、不是读成shí)。 43.挑剔(轻声,不是读成tī)。 44.字帖(tiè、不是读成tiē)。 45.徇私(xùn、不是读成xún)。 46.笨拙(zhuō、不是读成zhuó)。 47.远见卓识(zhuó、不是读成zhuō)。 48.连累(lěi)、硕果累累(léi)。 49.钥匙(shi)、汤匙(chí)。 50.强迫、强词夺理、强人所难(qiǎng、不是读成qiáng)。

Read more

朗读、默读与朗诵

默读(Reading, Reading Silently)是无声的阅读 朗读(Reading Aloud)是有声的阅读 朗诵(Recitation)是艺术化的有声的阅读 一、朗读   朗读是用声音再现文本内容,不仅再现文字,甚至连标点符号、行文格式等都要再现出来。一切文字都可以作为朗读对象,长到一篇长篇小说,短到一个字、一个词。它只是传递信息,所以要“照本宣科”,把“沉默”的字、词、句、章转换成有声语言。   朗读要求普通话说得标准,正确处理好停顿、语调、语气,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颠倒语序、语调平稳,还要“眼口不一”,即嘴读到这一句眼已看到下一句。   朗读时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要和作者想在一起,把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二、默读   默读要求是边默读、边思考,并有一定的速度。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速度快,环境安静、互不影响,所以便于集中精力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也因此不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要用到默读。   默读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以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心到”就是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内在联系。“手到”就是在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划出重点词句,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率。   默读可参考使用如下几种方法:   1、带着问题读书。读书前,思考一下自己对这本书需要了解什么,得到什么等。然后一边阅读一边寻找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其他的便一带而过。   2、从感兴趣的章节开始读。枯燥的你不感兴趣的地方可跳过去,从自己感兴趣的精彩处看去,从作者正式阐明的观点,自己想了解的内容入手,然后紧紧抓住其主要部分进行精读。这样可节约时间,多读些书,还可以避免一下子遇到过难的内容,半途而废。   3、多读推理小说能训练阅读速度。推理小说故事吸引人,进入大脑的单词量比内容深奥和陌生的书要多一些。像这样的书在休息时或睡觉前读一些,钻进文字堆里,不但不是负担,还能使你掌握速读方法,对阅读其他书籍大有帮助。 三、朗诵   朗,即声音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力,还可通过朗诵陶冶性情、开阔胸怀,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   朗诵是一种再创作活动。它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还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朗诵时,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停顿、重音、语速、句调”是其常用的表达手段,除此之外,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四、三者的区别、联系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1、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既相互联系又各有特点的阅读活动。为了更快掌握读物的内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便更多采用默读的方式。朗读或是为了发展自己的阅读能力,以便进行自我检查,或是为了读给别人听,因而就要读得精确并富有表情。   从阅读能力的发展过程来说,朗读为默读准备了条件,默读是阅读的高级阶段,但朗读又可以用来作为检查默读的手段。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其语文能力。但默读又是创新的源泉,人的一生,大量的知识来自于书本,大量的书刊是每个现代人所必读的。学生的阅读速度往往是与其语文成绩成正比的,同时也和其课外阅读量及知识面成正比的。   教学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朗读,什么情况下需要默读哪?   首先是低年级应以朗读为主。低年级儿童的内部言语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注意力不稳定,要靠朗读出声的言语来组织思维和依靠生动的音调来理解所读的东西,使自己对教材的注意保持稳定,从而把书面文字的感知与它的含义联系起来。   第二是刚接触的课文或检查预习时应朗读。只有出声地读才能检查能否正确地读出字音,“正确地读”是理解课文的前提。   第三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进学生的文字鉴赏力,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四是要求背诵的课文应先朗读。朗读可以建立并促进学生视觉、听觉、思维三者间的联系,提高记忆的速度,所以背诵要建立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的基础上。   除上述情况外,一般都需要采用默读。开始学习默读,要朗读训练和默读训练配合使用,到高年级则应把默读训练作为重点。默读既可以回视或重复看,又便于学生思考,应成为高年级尤其是初中以上程度的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   如果说朗读是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教学方式,那么默读则是学习语文及其他学科中普遍采用的方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就是通过默读的方式体现的。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的整个乃至一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程。因此语文教学要特别加强默读训练。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尤其是中学都有语文早读时间。学校一般要求语文早读要书声朗朗,有的还要求齐读。事实上这是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僵死的带有形而上学色彩的教条主义规范。   2、朗读和朗诵。朗读是一种再现,朗诵是一种再创造。朗诵的要求比朗读要高。   二者的共性是:都以书面语言为表达内容,以口头语言为表达手段;都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的一种语言再创造;都要求深入理解作品,字音正确、语句流利,语调、语气和谐,用普通话充分表情达意。   二者的区别是:   首先是选材种类不同,朗读的选材十分广泛,而朗诵在选材上只限于文学作品,并且只有辞美、意美、脍炙人口的文学精品,才适合朗诵。   第二是应用范围不同。朗读是一种教学宣传形式,主要用于课堂学习和电视、电视台播音等。而朗诵则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多在舞台上、文娱活动中使用。   第三是表现形式不同。朗读要求平实、自然,可以边看边读,目的是准确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朗诵则要求生动、优美,脱稿成诵,面对观众,语音动听悦耳,态势语言和谐优美,眼神、表情、手势等自然大方,既传达作品的思想感情,又能引起听众的共鸣,目的是在于艺术表演,使听众受到思想感情熏陶和美的享受。为了增强表演效果,往往还需化妆、配乐,舞台灯光、背景等。   综上可知:“朗读、默读与朗诵”同样是“读”,但读的方式方法及其作用却是各自不同的。三者都是语文素养中的必备素质。明确三者的概念、特点及联系,根据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生的不同特点来培养这三方面的能力,对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掌握它,教好它,学好它。

Read more
1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