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Knowledge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1985年中国国家语委和国家教委和广电部发布了一个关于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法定标准,是规范普通话异读字读音的主要依据。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规范了普通话词语的一些异读现象,在1963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的基础上,重新审订了某些读音。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Read more

汉语的“词汇量”

何南林 长期以来,汉语不但以难学著称,而且还常常被指责为词汇欠缺、表达贫乏。生为汉人,真可谓双倍之不幸——语言学习所需的时间本来就已经比别人多了好几倍,不料最终学到的东西还不及人家几分之一。 毛喻原先生便为这种论点提供了具体数据:“我们知道,汉语一部普通的《新华字典》所收单字(含繁体、异体)是一万一千一百个左右,清初所编的《康熙字典》所收汉字是四万七千多个,最近出的《汉语大字典》所收汉字也才五万六千个。与英语相比,汉语的词汇量是非常小的。即使一部欧美普通学生所用的字典所收单词也至少在十六至十七万个以上。如著名的《牛津字典》所收单词是六十多万个。篇幅最大的《韦伯斯特大词典》所收单词几乎达到一百万之多。仅从词汇量来比较,汉语和英语在这方面的差别是非常巨大的。” 显然,毛先生“汉语词汇量非常小”这一结论,是用“科学方法”计算出来的,即:拿英语单词总量减去汉字字数总量。显然,这么简单的题目,连小学生都难不倒,根本用不着毛先生亲自动手。不过,小学生同时还知道,加减法的运算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单位”必须相等。例如,五匹马与四头牛就不好相加;七颗白菜减三根萝卜也不知该等于啥。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人给你开工资,年薪一百万,你一定欣喜若狂,找不着北;但万一他后面再补上一个“分”,呢?由此可见“单位”之重要。 于是我们现在要问,毛先生自编自算的这道数学题能不能成立?更确切地说,“五万六千个字”与“十六万(或者六十万甚至一百万)个词”,二者的“单位”是否一致,相互之间有没有可比性? 英语的单词由字母组合而成,但汉字同样也可以组合成词;如果说,英语26个字母组成的词可达百万之巨,那么,五万六千个汉字相互搭配又能组成多少个“词”呢? 《现代汉语词典》前言写道:“这部《现代汉语词典》是以记录普通话语为主的中型词典,供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词典中所收条目,包括字、词、词组、熟语、成语等,共约五万六千余条。” 不用说,区区“五万六千余条”与英语的上百万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问题在于,我们应该如何定义汉语的“词”。 先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众所周知,英语一个星期中的七天,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个个都是专名。不用说,它的词汇总量中必然包括这十九个单词。然而,翻遍全世界的《新华字典》、《汉语辞海》,恐怕也找不到“星期一”、“二月”这样的词条。《现代汉语词典》仅仅收录了“星期”,这也就是说,使用者只要自己在后面填上一个数字,便可以表达任意一个具体的日子,因而完全没有必要把一星期的七天、一年的十二个月统统列举出来。诚然,它的确收了“星期日”一词,但实际上也是可有可无。因为,没有一个讲汉语的人是在查了词典以后才知道“星期日”的,也极少有人会为了“星期日”去查词典。事实上,假如不是有意提醒,恐怕根本就不会有人想到词典里居然会收有“星期日”这样一个词条。换句话说,编者即使不收,也绝不会有人指责“不全”;相反,一部英语词典,若是少了Sunday,便堪称重大疏漏。当然,讲英语的人也是在“识字”之前便早已知道了Sunday,但不同的是,他们还要学习如何书写,更难免因遗忘而核查。反之,中国人只要记得“星”、“期”、“日”这几个汉字,就绝不存在“星期日”如何写的问题。词典不收的词,当然也就意味着记忆中无需保留。讲英语的人,是否个个提笔能写Sunday, January,我们没有真凭实据,不敢妄下结论;但至少中国人,即使已经拿到四、六级证书,真要抓来测试一番的话,恐怕就有不少要当场“出丑”——写不全这十九个普普通通的日用词汇。 我们且来设计一段对话。 甲:“就这么点活,星期一该干完了吧?” 乙:“星期一?星期八也干不完!” 日历上当然没有“星期八”这样的日子,而乙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为了发泄或者抱怨,以表示事情之不可能。对方自然立刻也能明白他的意思——至于相不相信那是另一回事。那么试问:这“星期八”算不算一个“词”呢?有人可能要争辩说,既然现实中找不到对应物,那当然就不能算。但神话故事中的人物都没有现实对应物,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凤凰麒麟、雷公电母呢?照此而论,岂不是连上帝魔鬼、天堂地狱都要废除吗?假设父母给小孩讲故事,编一个童话王国,里面的荒唐国王偏要以八天为一周,把星期八定为星期日,谁又能说不行呢?倘若承认了“星期八”,岂不也可以有“星期九”、“星期十”、“星期十一”乃至“星期一万三千五百七十九”?这样的“词”,可以说要多少有多少,永无止境。 再如,英语有pork(猪肉)、beef(牛肉)、mutton(羊肉)、venison(鹿肉),《现代汉语词典》却一概查不到。如果说,这就证明了英语词汇丰富,那我们则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没有“狗肉、猫肉、虎肉、龙肉、凤凰肉、麒麟肉、金丝猴肉、长臂猿肉”呢?为每一种动物发明一个表示其肉的词,词汇量岂不是又将大大地丰富吗? 汉语词典不收“星期一”、“二月”、“猪肉”、“牛肉”,并不能否认这些“单词”的存在,更不能由此而认为汉语民族没有这样的概念。唯一能够证明的,就是汉语完全用不着像英语那样,把它们当成正儿八经、需要认真学习、刻意记忆的单词。事实上,它们只是借助于“一”、“二”、“星”、“期”、“月”、“肉”等普通汉字,若有若无、隐隐约约地“寄存”在大脑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召之即来,临时凑合,用毕解散,各归原处。简言之,讲汉语的人是“记字不记词”。这种独一无二的特点赋予了汉语许多方便,限于篇幅,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于是,问题便归结为,一种语言的“词汇量”究竟是如何统计出来的?假如完全根据词典而定的话,英语显然就捡了个大便宜,而汉语便颇有些“傻帽”——谁让你不收呢?然而,这样的比较能说公平合理吗? 且来打个比方:年终评优,张三列出十条优点,李四却多达上百。表面上看,“先进”非后者莫属。不料,听他一一报来,竟然是:下馆子必付款,上公园定买票;没病不请假,有屁夹着放;饭前便后勤洗手,左邻右舍不骚扰;迄今未进劳改所,半夜不怕公安局;知书达礼,从不抢老年人的座位,品行端庄,绝不掀女同事的裙子…… 英语词汇之所以如此“丰富”,戳穿了,主要就是靠李四这类“先进事迹”给撑起来的。 反过来说,汉语如果也能效仿李四这套“搞笑”,其“词汇量”同样繁若群星,多如牛毛。值得一提的是,毛先生在这方面实际上已经开了先河,树了榜样。 请看其标题:《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 何谓“诡谬”?查《现代汉语词典》,“诡”字下列有“诡辩”、“诡怪”、“诡计”、“诡谲”、“诡秘”、“诡异”、“诡诈”。而“谬”大约总与“谬论”、“谬误”、“荒谬”等有关。“诡”者,自然难免其“谬”也,但即便逻辑思维中可以作这种推理,语言结构上恐怕也不能如此搭配。这个口子一开,后患可谓无穷。譬如:“工习”——工作学习;“成业”——成家立业;“吃觉”——吃饭睡觉;“拉屁”——拉屎放屁。 这类“强行婚配”在毛先生的大作中真可谓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比当年日本鬼子的封锁线还要密集。例如:“传通”、“断逗”、“欠然”、“亮敝自然”、“语义脱臼”,个个让人耳目一新,大长见识。最令人拍案叫绝叹为观止的恐怕要属“钝挫”与“挫钝”。真可谓:翻来覆去都是戏,前移后挪皆成词。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类似的“洋戏法”。刘易斯·卡罗尔在《爱丽丝镜中游记》中,编了一首名为《废话》的诗: “Twas brillig, and the slithy toves Did gyre and gimble in the wabe; All mimsy were the borogoves, And the mome raths outgrabe.” 时值昏烤,厮头灵奸 且旋且锥,远坪之间。 全部迷塞,悲弱不堪。 没路无途,吼啸阿嚏。 (石心莹译) 其中许多词,均为作者斩首去尾,各取一半而成。例如,“slithy”(灵奸)就是“lithe” (灵巧)与“slimy”(奸诈)二词的“优化组合”。至于“吼啸阿嚏”,则是“介于吼叫与呼啸之间的声音,其中夹杂着喷嚏声。”这就难怪爱丽丝读得稀里糊涂,一头雾水;即使是给她作解释的矮胖子Humpty Dumpty自己很多也说不清,道不明。 由于该书的流行,惹得不少人也心动手痒,依法泡制,例如,由smoke(烟)和fog(雾)组成smog,由motor与hotel组成motel(汽车旅馆),由breakfast与lunch合成brunch——将早饭与中饭合为一餐的饭。近来还出现了一个kidult,由kid(小孩)与adult(成人)合并而成,专指年纪18-25岁,不能自立,依赖父母,老也长不大的年轻人。不过,这种把戏毕竟没有成为构词的“正道”,玩玩也就不时兴了,真正流传下来的并不多。 毛先生是否师从“老刘”,继承遗志,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正所谓:西方不亮东方亮,洋风不起土风起。毛先生若屈尊去当小学教师,我堂堂华夏民族必将辈出“造词大师”;毛先生若降贵去编词典,汉语必将一洗“词汇量非常小”之耻辱。像“诡谬”、“断逗”、“欠然”、“钝挫”、“挫纯”等等,肯定一个不漏,统统收入。倘若赏脸再加上本人独创的“星期N”、“某某肉”,乃至“工习”、“成业”、“吃觉”、“拉屁”,不要说区区“十六万”,恐怕就是一百六十万、一千六百万都打不住。这么说吧,即使按最保守的估计,以五万六千个汉字为原料,采用毛氏构词法,编一部收词一亿六千万的《汉语大词典》,也不过是小菜一碟,唾手可得。 聪明的读者想必早已从这一番“正话反说”中看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了。毛先生以及其他“拼音文字至上论者”之所以会得出“汉语词汇贫乏”这种谬论,关键就在于他们忽略了,或者说根本就不明白一个极其简单的基本事实,即汉语中根本就没有“词汇量”这样的说法,因此也就根本不可能统计出“词汇量”的大小。汉语民族衡量文化水平,用的是“字数”,而不是“词数”。一个人只要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就可以像玩积木一样,随心所欲地组合出无数个词来,尤其是碰上毛先生这样的组词大师,其“词汇量”简直近乎于天文数字。 汉语的“字”与英语的“词”,其区别简直就有如白菜萝卜,鲤鱼麻雀,单位迥异,二者之间根本就不具备可比性。不过,如果换个角度,比如,选择某个特定的“文化程度”如小学或中学为基准,分别审查双方各自所能达到的水平,以及这一水平所能发挥的作用,则也不妨用来充当一种比较标准。 毛先生实际上也谈到了这个问题:“据说初习汉字的人,只要掌握了最常用的二千个左右的汉字,就可读懂百分之九十五的流行于社会的一般文本,而且丝毫不会感到有任何阅读方面的困难。这在西方语言的文字里是无论如何也办不到的。相比之下,在西语世界(比如说欧美),即使你拥有五千个左右的词汇量,你也难以应付通行于社会的一般文本。此词汇量用于日常的口语交谈还可以,但要用于学理探讨和文本阐释显然万万不能。” […]

Read more

独立文化与附属文化

平中要 许多年前,当“文化”成为一种廉价的标语张贴在各种旨在赢利的经济行为的额头上,我就觉得应该有意回避“文化”的陷阱,在其他的领域寻觅突围之路,即使失败,也不至于身陷买卖的环境中百口莫辩。十多年过去了,“文化热”也在不断趋近物质熔点的过程中逐渐减温,从某种意义上,这也许是件好事,至少有心人不必在“文化”的面具下暗度陈仓,既然可以毫无顾忌地在权力面前裸舞,又何必扭捏于文化的遮羞布呢?同时,那些不得已在文化的战场做着迂回战斗的良心,也同样在一个被网络、博客和微博拓宽的言说环境中释放出应有的能量。不知道对于当时忙碌在文化热争论中的人们,关于文化的讨论最终以这样一种方式完结,是否在意料之中?不过,文化,终于褪去过度包装的粉饰和附着其上的语境虚热,渐渐返回经验与语义学的常态,对于文化来说,尤其是对于中国文化而言,这也许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而从文化的对面望去,在文化向着学术领域返回的趋势中,文化,又再次淡出人们的视线,对于长久纠缠于文化问题——且不论这一问题是否为真——的汉语世界来说,对于汉语文化的思考,以这样的方式被再次挂起,对于我们来说,幸与不幸,总是无法自主。也许,是时候谈谈文化了。 如果问:什么是文化?那么,这就关联出一个庞大的问题和回答的矩阵,这却是我无力涉足的领域,我想观察文化存在的载体,从文化置身的时空,再到文化借以显形的实体(这其中包括人、物、秩序以及彼此之间所形成的关系)。 文化,能否独立存在? 在我看来文化无法脱离实体存在,文化,必然需要一种载体,或由人、物,或由一种人为秩序借以呈现。假如实体不存,文化,也将随实体的消失而湮没。但是,我们的经验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我们直觉地认为,文化,有着超越实体而存在的特性,也因为此,文化,才获得了一种持久的生命力。那么,这种超越实体的特性,又是如何在文化中生发的呢? 独立的文化 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古希腊文化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骨肉,即使,古希腊文明已经中断在历史的深处。希腊文化的实体不存,文化是怎么传承下来的? 我认为希腊文化具有着一种独立性,这种独立性是一种脱离实体,并且脱离经验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体现在由逻辑学以及哲学为载体的文化成果上。以古希腊文化为开端,这种独立性的文化,在欧洲的历史中不断地重现,并接续起一条文明的脉络。在我看来,正是这种脱离实体的文化特质,使古希腊文化即使在离开孕育她的母体后,依然保持着生命的活力。这种理性的独立性,是西方文化以及文明的主线之一。 除了理性这条主线外,还有信仰这条主线。如果说古希腊提供的逻辑和哲学成果强壮了西方文明的理性;那么,源自希伯来文明的宗教文化则构成了西方文明的信仰维度。 理性和信仰的张力,在西方的历史上,在某个特定的时期被特别强调,这种矫枉过正有着文明发展内在的要求,而在一个常态的环境中,理性和信仰间的融合大于张力。信仰与理性,都有着超验的维度,虽然,两者的交集恐怕不被一些思想者承认,或者,被一些思想者视作不相关的两个范畴。上帝与思想,前者需要信仰才能抵达,后者需要理性才能目见,而对于生活在信仰和理性之外的人们,上帝与思想都不存在。 相较于理性的独立性,信仰的独立之路艰难得多,从教会对信仰的垄断,直到信仰成为个人的自由,这条路远没有理性的独立自然,但是,至少今天,理性和信仰取得了相同的地位。 如果将理性和信仰同样视作文化的范畴,而两者又都因为超验的性质,具有了超越实体而存在的属性。也正因为如此,使得理性和信仰浇灌的西方文化具有了一种不凭借实体(无论是器物还是制度)而存在的独立性。 附属的文化 如果观察中国在进入现代化之前的历史,我们无法得出任何有关汉语文化的参照结论,换句话说,在汉语文化的内部,无法产生指向这一文化本身的批判和反思,且不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这种文化自足的局面,直到汉语文化在闭关多年后,被西方的火炮惊醒。从此开始,汉语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也带来了对汉语文化的持续思考。今天,这种思考仍然没有结束,是因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仍然没有完成。 如果比较西方文化的独立性特性,那么,汉语文化从来没有过独立的经验。汉语文化不仅没有独立的愿望,实际上,汉语文化一直处于实体附属的地位。而汉语文化最强大的宿主就是权力,在漫长的时空中,汉语文化主要行使着权力文化的职能,只是在那些汉语权力尚未染指的时空,做着从权力的漩涡中心向外逃逸的尝试。吊诡的是,恰恰这些逃逸的努力中,凝结了汉语文化大部分的精华。这未必是创造者有意为之,倒不如说是在权力的缝隙间无意吸允自由的露水,反而滋润了灵魂中善与美的种子。 如果说前现代的汉语文化是一种实体的附属,也许这个说法让一些人感觉受到了侮辱,虽然,在这篇小文中我在中性的意义上使用这个词;而我的重点是,造成这种附属文化的原因何在? 如果比较上文我提出的西方文化的理性与信仰的两个维度,那么,这两个超验维度恰恰是汉语文化所不具备的。 首先,汉语文化没有生发出西方逻辑学这样的学科——恐怕对于这一点还是可以获得共识的。而逻辑学的缺位,使得西方哲学这样的思辨思想在汉语文化中普遍失踪。我并非强调西方逻辑学和哲学的重要性,如果是在文化比较的层面上,中西文化只有不同,而不能说孰优孰劣;但是,西方文化背后的思想方式,或者说思维工具,对于西方文化的建构,以及人对于世界和自身的认识,的确有着汉语文化无法企及的优势(即使我们暂时搁置这种思维工具对于以西方为蓝本的现代化模式的核心支持,而仅仅把这种思维工具放在文化或思想的领域比较,这种差距依然明显。我在《汉语的极限》一文中提出了汉语思想止步之处,而西方思想却依靠逻辑和哲学继续探索)。而具体到这篇文字要讨论的内容,西方思想寻觅到了一条超验之路,使得理性可以无需凭借经验而独立存在。而汉语文化则没有开辟出同样的思想之路。 【稍稍多说两句,汉语思想者并非没有意识到超验存在的可能,只是,汉语思想者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思想工具。汉语思想的载体是历史,表达方式是文学性的,这也使得汉语思想在汉语语言的尽头终止,这也就是我所谓的“汉语极限”,实际上,这种语言的极限就是汉语思想的极限。汉语思想与西方思想的不同,关键在于汉语没有获得如西方那样的思想工具,来探险更为广阔深邃的思想空间。】 这就使得汉语思想必须凭借实体才能完成表达,而从某种意义上,汉字本身就是一种实体,在我看来,汉字就是实体世界的微缩模型(相关讨论可见拙文《命名时刻》),在这个前提下,汉语思想的存在必然是以一种附属的性质出现。 其次,汉语的宗教信仰,也同样没有与西方的宗教信仰发展有所交集。汉语信仰的确有着原始宗教的发展阶段,这种祭祀鬼神文化,在商朝还是一种权力或主流文化,但是,商周之际的制度巨变,使得以鬼神为中心的祭祀转变为血缘中心,这种转变中断了原始宗教的进展。作为本土诞生的道教,本身有着汉语文化的特性,道教没有提供超验信仰,而只是勾勒出一幅超验想象(即使这种想象依旧以实体世界的经验为基础)。佛教融入汉语文化的过程中,的确对汉语思想和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在理性还是信仰的维度上,都未能产生如西方文化那样的影响和作用。 在我看来,西方的宗教信仰,具体地说是基督教,本身也经历了被理性洗礼的过程,这种结果体现在神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换句话说,西方的宗教信仰不单纯是一种汉语文化可以共识的信仰,西方的信仰中就包含有理性的维度,而这种理性的维度,不仅在汉语的信仰中不存在,甚至在普遍的汉语文化中缺席。在这种意义上,上帝的超验地位,不仅是超验于经验的——如果说这一点汉语文化尚能理解;也是超验于理性的——则汉语文化恐怕就无法理解(原因在于汉语无法提供与西方的理性相对位的汉语所指)。 总结以上两点,那么,汉语文化在理性和信仰这两个维度上,都没有获得超验的可能。 【超验的可能途径究竟有多少?除了理性与信仰,是否还有其他超验的途径?虽然我无法举出其他的例子,但是,我认为还是有。而对于汉语文化而言,我可以确定是一条也没有。】 汉语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其作为一种实体附属的地位,这不能说是汉语文化的本意,倒不如说,汉语文化的附属性,使她必然要在一种附属的位置上证实自己。这就使得汉语文化或多或少受制于其所附着的实体。上文也提到了,对于前现代的汉语历史而言,权力无疑是最强大的文化宿主,虽然,直观上文化往往表现为权力豢养的工具。如果努力剥离那些对汉语文化的指责,那么,汉语文化的附属性质,才是其饱受非难的直接原因。 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文化不再是权力的禁脔,文化开始与经济双宿双飞,再次证明其强大的附属生命力,文化既然可以成为权力的虎伥,也就可以充当财富的吹鼓手,而如果将财富也视作一种权力的话,那么,汉语文化,在一个被市场经济激活的世纪,依然在其附属性的宿命中轮回不止。 汉语文化的一种出路 在我看来,目前人类历史和经验都没有提供这样一种可能,即:对于文化的人为改造而能取得预期的成功。那么,我不认为对于汉语文化的改造(如果可以这么称呼的话),在实践的层面上是可行的;而无论我们如何评价汉语文化。换句话说,即使我们认为汉语文化有着怎样的不足(比如,我认为汉语文化是一种附属文化),都无法用人为的方法纠正这种不足。文化,有着自己的时间和命数,她只会在自身的变化中变化,就像其发生和消亡一样。汉语文化的附属性,是在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被发现的,我们可以说因为这种附属性,而使得汉语文化没有发生西方文化那样的历史作用;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我们要建设一种以西方为蓝本的现代化,那么,我们就需要从中西文化的差异中寻找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具体地说,就是在多大程度上,我们可以保持汉语文化,而同样可以实现现代化(我个人强调,现代化实现的首要标志是政治制度现代化,也就是一种民主宪政制度。在这个意义上,台湾的经验也许为制度和文化间的张力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当然,不能说台湾的民主完全成熟,但是,至少制度与文化间的矛盾没有想象中那样激烈)。当然,对于中国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现代化,也就是说,这个现代化方案中,为汉语文化设立了什么样的位置,恐怕是一个只能依靠共识解决的问题。 假设,我们在最大程度上保持汉语文化的本来性质,即,汉语文化的附属性,我们依然可以设想,让这种附属性的文化,附着在一个民主的制度上。这还是一种保守的估计;很难说在一个民主的制度中,汉语文化自身不会发生改变。当然,如果汉语文化可以朝着一种我们无法估计的良好的方向发展,那么不仅是汉语文化的幸运,更是汉语子民的幸运。 但是,如果考虑汉语文化本身的附属性,考虑汉语文化中理性与信仰的缺失,这种文化他者的存在,就不能不让人思考中西文化的差异,而这种文化差异是不可能简单用一种价值判断,即孰优孰劣来终结的,也不可能用价值判断终结。 我在《西方哲学与中国历史——兼论汉语思想载体》一文中提出:汉语思想的载体是历史,而西方思想的载体是哲学。而今天从中西文化的两种不同属性的角度来看,我们如何用西方文化的立场来审视汉语文化?而我们又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从汉语文化中挪移出一种积极的借鉴——假设我们就要让汉语文化获得如西方文化那样的独立性;在汉语文化内部是否可以寻觅可供开掘的资源?而使用“拿来主义”的方式,直接援引西方的文化资源,我们又该如何扬弃汉语文化的遗产?在我看来,这是在中西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甚至恐怕也无法在这一问题域内得到解决的问题。 在这里,我只能提出一种个人的解决方案(当然,这一方案不能保证其普遍适用性),那就是尝试建立一种以逻辑和思辨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来取代——至少也是作为一种可能的选择——汉语文化长久以来的价值判断式的思维方式。 这一方案能否使汉语文化就此获得了一种超验的独立性,我看不能如此乐观;但是,假如在教育领域采用一种渐进式的持续努力,这未尝不是一种良性的开端。 而汉语文化的附属性,也只是汉语文化内在的诸多问题之一,我们是否有时间和精力,认真面对汉语文化?而汉语文化是否又是我们最为急迫的问题?而这又是一个文化之外的问题了。

Read more

成语分类

一、数字成语 一唱一和、一呼百应、一干二净、一举两得、一落千丈、一模一样一暴十寒、一心一意、一败涂地、一本正经、一臂之力、一尘不染、一见如故、一箭双雕、一脉相承、一目了然、一窍不通、一视同仁、一泻千里、一草一木、一成不变、一帆风顺、一鼓作气、一哄而散、一如既往、一丝不苟、一言难尽、一衣带水、一朝一夕、一针见血、一知半解、一表人才、一波三折、一步登天、一筹莫展、一触即发、一刀两断、一技之长、一蹶不振、一劳永逸、一鸣惊人、一念之差、一贫如洗、一气呵成、一清二白、一扫而空、一息尚存、一相情愿、略胜一筹 两败俱伤、两虎相斗、两面三刀、两全其美、两小无猜、两袖清风、进退两难 三长两短、三顾茅庐、三令五申、三生有幸、三思而行、三头六臂、三心二意、三言两语、半夜三更、入木三分、火冒三丈、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海为家、四分五裂、四面楚歌、四通八达、四平八稳、危机四伏、四海升平 五彩缤纷、五光十色、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颜六色、五体投地、五脏六腑、五谷丰登、学富五车、五雷轰顶 六神无主、六亲无靠、六月飞霜、六根清净 七零八落、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七窍生烟、七情六欲 八面威风、半斤八两、胡说八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九霄云外、九牛二虎之力、含笑九泉 十拿九稳、十年寒窗、十全十美、十万火急、十指连心、十冬腊月、神气十足、 百无禁忌、百川归海、百读不厌、百发百中、百废俱兴、百感交集、百花齐放、百口难辩、百炼成钢、百年不遇、百年大计、百思不解、百战百胜、百依百顺、百折不挠、百孔千疮、精神百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闻不如一见 千变万化、千差万别、千锤百炼、千方百计、千呼万唤、千军万马、千钧一发、千里迢迢、千门万户、千难万险、千篇一律、千千万万、千秋万代、千山万水、千丝万缕、千头万绪、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真万确、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千虑一得、千虑一失、千载难逢、千难万险、横扫千军 万水千山、万无一失、万众一心、万紫千红、万死一生、万籁俱寂、瞬息万变 二、动物名称成语 鼠:鼠目寸光、鼠肚鸡肠、鼠窃狗盗、投鼠忌器、抱头鼠窜、獐头鼠目、胆小如鼠 牛:牛鬼蛇神、牛刀小试、牛鼎烹鸡、汗牛充栋、对牛弹琴、九牛一毛、气壮如牛、牛毛细雨、泥牛入海 虎:虎视眈眈、虎口余生、虎头虎脑、虎背熊腰、虎头蛇尾、虎落平阳、虎穴龙潭、放虎归山、谈虎色变、如虎添翼、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藏龙卧虎、狐假虎威、羊入虎口、狼吞虎咽、龙行虎步、龙吟虎啸、龙争虎斗、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降龙伏虎 兔:兔死狐悲、兔死狗烹、狡兔三窟、鸟飞兔走、守株待兔 龙:龙腾虎跃、龙飞凤舞、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画龙点睛、来龙去脉、攀龙附凤、群龙无首、望子成龙、车水马龙、人中之龙、叶公好龙、降龙伏虎、老态龙钟、笔走龙蛇、龙潭虎穴 蛇:蛇蝎心肠、画蛇添足、惊蛇入草、龙蛇混杂、杯弓蛇影、牛鬼蛇神、打草惊蛇、虚与委蛇、笔走龙蛇、春蚓秋蛇 马:马到成功、马不停蹄、马革裹尸、一马当先、老马识途、汗马功劳、万马齐喑、一马平川、天马行空、快马加鞭、走马看花、信马由缰、蛛丝马迹、兵荒马乱、万马奔腾、犬马之劳、单枪匹马、招兵买马、人仰马翻、人困马乏、鞍前马后、人强马壮、猴年马月、青梅竹马、心猿意马、悬崖勒马、千军万马、香车宝马、指鹿为马、害群之马、厉兵秣马、塞失马盲人瞎马、脱僵之马、金戈铁马 羊:羊质虎皮、羊肠小道、羊入虎口、亡羊补牢、虎入羊群、顺手牵羊 猴:猴年马月、沐猴而冠、尖嘴猴腮、杀鸡吓猴、杀鸡儆猴 鸡:鸡毛蒜皮、鸡鸣狗盗、鸡飞蛋打、鸡犬不宁、鸡犬不留、鸡犬升天、闻鸡起舞、杀鸡吓猴、杀鸡取卵、偷鸡摸狗、鹤立鸡群、小肚鸡肠、鼠肚鸡肠、呆若木鸡 狗:狗急跳墙、狗尾续貂、狗仗人势、狗血喷头、犬马之劳、猪狗不如、兔死狗烹、鼠窃狗盗、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狐群狗党、偷鸡摸狗、画虎类狗、鸡犬不惊、鸡零狗碎 猪:猪突豨勇、猪狗不如、杀猪宰羊、封豕长蛇、凤头猪肚、蠢笨如猪 鸟:鸟尽弓藏、笨鸟先飞、如鸟兽散、小鸟依人、惊弓之鸟、飞禽走兽、凤毛麟角、鸦雀无声、燕雀安知、鹤立鸡群、鹤发童颜、风声鹤唳、莺歌燕舞、草长莺飞、珍禽异兽、衣冠禽兽、燕语莺声、鹊巢鸠占、鹦鹉学舌、蜻蜓点水、欢呼雀跃、鸦雀无声、鹏程万里、一箭双雕、风声鹤唳、鹤发鸡皮、鹤发童颜、鹤立鸡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声誉鹊起、饮鸩止渴、雁过拔毛、鸟枪换炮 兽:困兽犹斗、如鸟兽散、人面兽心、飞禽走兽、珍禽异兽、衣冠禽兽、洪水猛兽、狼吞虎咽、猫鼠同眠、黔驴技穷、一丘之貉、管中窥豹、狼心狗肺、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豺狼成性、豺狼当道、引狼入室、鹿死谁手、中原逐鹿、象牙之塔、盲人摸象、声名狼藉、杯盘狼藉、豺狼成性、狐疑不决、黔驴技穷、鹏程万里 鱼虫:金蚕脱壳、蝇头微利、花飞蝶舞、螳臂挡车、鱼跃鸟飞、如鱼得水、独占鳌头、井底之蛙、瓮中捉鳖、虾兵蟹将、鹬蚌相争、沉鱼落雁、飞蛾扑火、金蝉脱壳、积蚊成雷、蟾宫折挂、蚕食鲸吞、蜻蜓点水、螳臂挡车、蛛丝马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鱼目混珠、蜂拥而至、蛊惑人心、物腐虫生、漏网之鱼、海市蜃楼、堤溃蚁穴、蚕食鲸吞 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鸡鸣狗盗、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龙潭虎穴、龙跃凤鸣、车水马龙、指鹿为马、兔死狐悲、鸡犬不宁、心猿意马、狼吞虎咽 三、带植物成语 开花结果、斩草除根、顺藤摸瓜、披荆斩棘、奇花异果、投桃报李、粗枝大叶、春兰秋菊、火树银花、叶落归根、节外生枝、李代桃僵、树大根深、瓜熟蒂落、根深蒂固、柳暗花明、桃红柳绿、瓜田李下、风扫落叶、布帛蔬栗、出水芙蓉、一枕黄粱、视入草芥、雨后春笋、昙花一现、明日黄花、横生枝节、草菅人命、草木皆兵、桑榆暮景、黄粱美梦、荆棘丛生、花枝招展、豆蔻年华、天女散花、如火如荼、名列前茅、锦上添花、囫囵吞枣、火中取栗、目光如豆、沧海一粟、胸有成竹、春暖花开、三顾茅庐、世外桃源、鸟语花香、风吹草动、鸡毛蒜皮、繁花似锦、借花献佛、滚瓜烂熟、枯木逢春、望梅止渴、拔苗助长、五谷不分、花容月貌、叶落知秋、树大招风、藕断丝连、萍水相逢、草长莺飞、花团锦簇 四、带人体成语 面无人色、心旷神怡、耳熟能详、心花怒放、蒙头转向、满面春风、屈指可数、满目疮痍、铁面无私、令人发指、出人头地、魂不附体、食不果腹、不绝于耳、爱不释手、面黄肌瘦、口干舌燥、劈头盖脸、提心吊胆、评头论足、肺腑之言、心口如一、身外之物、足不出户、手无寸铁、心事重重、满腔热忱、促膝谈心、信手拈来、灭顶之灾、另眼相看、腥风血雨、喜笑颜开、大打出手、失之交臂、汗流浃背、光彩夺目、心惊肉跳、面红耳赤、拳打脚踢、鹤发童颜、赏心悦目、抓耳挠腮、浓眉大眼、血肉相连、毛骨悚然、手足无措、掩人耳目、铁石心肠、病入膏肓、沁人肺腑、血流成河、口若悬河、面不改色、眉飞色舞、两手空空、信口开河、垂头丧气、满腹牢骚、燃眉之急、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义愤填膺、引人注目、泰山压顶、皮开肉绽、心灵手巧、举手投足、点头哈腰、肥头大耳、心腹之患、心心相印、唇齿相依、骨肉相连、至亲骨肉、徒费唇舌、痛入骨髓、趾高气扬、筋疲力尽、目不暇接、破口大骂、闭目塞听、扬眉吐气、怒发冲冠、切齿痛恨、掩耳盗铃、病从口入、扣人心弦、浪子回头、成竹在胸、不堪回首、眼明手快、胆战心惊、摩拳擦掌、慈眉善目、没头没脑、肝肠寸断、耳目众多、肝胆相照、恨入骨髓、感人肺腑、了如指掌、眼花缭乱、骨瘦如柴、脚踏实地、夺眶而出、惊心动魄、俯首听命、接踵而来、挺身而出、唾手可得、咬紧牙关、为国捐躯、良药苦口、掉以轻心、恨之入骨、耳聪目明、唇亡齿寒、头重脚轻、粉身碎骨、蓬头垢面、五脏六腑、咬牙切齿、血口喷人、腹背受敌、肝脑涂地、沁人心脾、近在眉睫、情同手足、眼高手低、目瞪口呆、胸无点墨、头重脚轻、手足情深、口是心非、眼疾手快、耳闻目睹、头破血流、眉清目秀、袖手傍观、口出不逊、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手无缚鸡之力 五、带方位成语 旁若无人、前车之鉴、旁敲侧击、人间地狱、节外生枝、福如东海、马放南山、居高临下、蒙在鼓里、前呼后拥、外柔中刚、前仰后合、上蹿下跳、东张西望、走南闯北、字里行间、左右开弓、转战南北、后起之秀、内顾之忧、掌上明珠、雨后春笋、梁上君子、泰山北斗、袖手旁观、大敌当前、锥处囊中、左邻右舍、上漏下湿、左顾右盼、里勾外连、天上人间、秀外慧中、天南地北、内外交困、举国上下、东窗事发、下不为例、苦中作乐、绵里藏针、稳操左卷、名列前茅、力争上游、后来居上、置之脑后、南征北战、里应外合、外强中干、南来北往、安内攘外、说东道西、瞻前顾后、左右为难、中流砥柱、间不容发、天下大乱、江东父老、日薄西山、以绝后患、九霄云外、游戏人间、喜出望外、外圆内方、东鳞西爪、内忧外患、惩前毖后、彻里彻外、声东击西、俯仰之间 六、带色彩成语 黄金时代、白雪皑皑、乌烟瘴气、皓首穷经、青面獠牙、苍髯如戟、金光灿烂、红颜薄命、白发苍苍、花里胡哨、五黄六月、一碧万顷、明眸皓齿、一寸丹心、火树银花、炉火纯青、须眉茭白、人老珠黄、红男绿女、白纸黑字、苍松翠柏、绿水青山、碧血丹心、白云苍狗、朱唇皓齿、面红耳赤、五光十色、青红皂白、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一碧千里、万紫千红、花红柳绿、翠色欲流、姹紫嫣红 七、叠字成语 亭亭玉立、姗姗来迟、栩栩如生、欣欣向荣、惺惺作态、洋洋得意、绵绵不绝、静静乐道、虎视眈眈、来势汹汹、生机勃勃、热气腾腾、炯炯有神、沾沾自喜、头头是道、依依惜别、节节败退、比比皆是、飘飘欲仙、井井有条、愤愤不平、小心翼翼、死气沉沉、大名鼎鼎、滔滔不绝、步步登高、夸夸其谈、花花公子、娓娓动听、历历在目、窃窃私语、威风凛凛、喜气洋洋、天网恢恢、神采奕奕、摇摇欲坠、奄奄一息、念念不忘、跃跃欲试、循循善诱、人人自危、斤斤计较、心心相印、白发苍苍、白雪皑皑、气势汹汹、人才济济、得意洋洋、三三两两、沸沸扬扬、纷纷扬扬、郁郁葱葱、昏昏沉沉、断断续续、战战兢兢、羞羞答答、浩浩荡荡、家家户户、歪歪扭扭、吞吞吐吐、轰轰烈烈、庸庸碌碌、影影绰绰、星星点灯 八、带“不”字成语 不由自主、不谋而合、不寒而栗、不同凡响、不甘示弱、不知深浅、不露声色、不择手段、不足为奇、不绝于耳、不可思议、不共戴天、不计其数、不可收拾、不约而同、不知去向、不学无术、情不自禁、恬不知耻、弱不禁风、爱不释手、怒不可遏、力不从心、辞不达意、猝不及防、名不虚传、祸不单行、死不悔改、时不我待、下不为例、义不容辞、深不可测、机不可失、参差不齐、萎靡不振、纹丝不动、惶恐不安、一尘不染、连绵不断、疲惫不堪、坎坷不平、坐立不安、一毛不拔、表里不一、寸步不让、欲罢不能、无所不有、放荡不羁、犹豫不决、锲而不舍、赞谈不已、愁眉不展、绵绵不绝、按兵不动、川流不息、截然不同、措手不及、屡教不改、原封不动、形影不离、络绎不绝、华而不实、揣测不安、坚忍不拔、从容不迫、经久不息 九、带“人”字成语 人心涣散、人生如梦、人情冷暖、人地生疏、人面兽心、人困马乏、人才济济、人浮于事、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命关天、人声鼎沸、人所共知、人迹罕至、人烟稠密、人各有志、人之常情、强人所难、与人为善、为人师表、盲人瞎马、助人为乐、耐人寻味、沁人心脾、渔人之利、耸人听闻、痴人说梦、任人唯贤、高人一等、成人之美、先人后己、拖人下水、引人注目、不近人情、地广人稀、振奋人心、差强人意、风云人物、惨无人道、大快人心、事在人为、深入人心、不省人事、家破人亡、脍炙人口、风土人情、狗仗人势、荒无人烟、地利人和、治病救人、冷语冰人、舍己为人、以貌取人、目中无人、达官贵人、出口伤人、嫁祸于人、不甘后人、仗势欺人、睹物思人、盛气凌人、百年树人、平易近人、先发制人、视同路人 十、“想”的成语 想了又想:朝思暮想 苦苦地想:苦思冥想 静静地想:静思默想 想得周全:深思熟虑 想得混乱:胡思乱想 想得厉害:浮想联翩 想得很多:左思右想 想得荒唐:痴心妄想 想得离奇:异想天开 十一、“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 贵宾多:高朋满座 人很多:摩肩接踵 人才多:人才济济 […]

Read more

汉语同音字的极致文章

季姬击鸡记 【原文】 季姬寂,集鸡,鸡即棘鸡。棘鸡饥叽,季姬及箕稷济鸡。鸡既济,跻姬笈,季姬忌,急咭鸡,鸡急,继圾几,季姬急,即籍箕击鸡,箕疾击几伎,伎即齑,鸡叽集几基,季姬急极屐击鸡,鸡既殛,季姬激,即记《季姬击鸡记》。 【翻译】 季姬感到寂寞,罗集了一些鸡来养,是那种出自荆棘丛中的野鸡。野鸡饿了叫叽叽,季姬就拿竹箕中的小米喂它们。鸡吃饱了,跳到季姬的书箱上,季姬怕脏,忙叱 赶鸡,鸡吓急了,就接着跳到几桌上,季姬更着急了,就借竹箕为赶鸡的工具,投击野鸡,竹箕的投速很快,却打中了几桌上的陶伎俑,那陶伎俑掉到地下,竟粉碎 了。季姬争眼一瞧,鸡躲在几桌下乱叫,季姬一怒之下,脱下木屐鞋来打鸡, 把鸡打死了。想着养鸡的经过,季姬激动起来,就写了这篇《季姬击鸡记》。 季姬击鸡记(二) 【原文】 唧唧鸡,鸡唧唧。几鸡挤挤集矶脊。机极疾,鸡饥极,鸡冀己技击及鲫。机既济蓟畿,鸡计疾机激几鲫。机疾极,鲫极悸,急急挤集矶级际。继即鲫迹极寂寂,继即几鸡既饥,即唧唧。 【翻译】 叫着的鸡,鸡不停地叫,几只鸡在拥挤的笼里找吃的,运鸡的车子走得极快,鸡也饿极了,它们的翅膀已经如同拼死一搏般坚硬如鱼鳞。终于,运鸡的车子到达了蓟。突然,有几只鸡撞开了笼子,所有的鸡都极快地想要冲下车来。可是车子还在极快的走着,那几只翅膀已经硬朗的鸡看见飞驰的轮子便害怕了,赶忙退了回去,也不顾笼子里有多么拥挤。最后,笼子里安静了下来,鸡即使再饿,也只敢唧唧的叫。 施氏食狮史 【原文】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翻译】 《施氏吃狮子的故事》 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羿裔熠邑彝 【原文】 羿裔熠,邑彝,义医,艺诣。熠姨遗一裔伊,伊仪迤,衣旖,异奕矣。熠意伊矣,易衣以贻伊,伊遗衣,衣异衣以意异熠,熠抑矣。伊驿邑,弋一翳,弈毅。毅仪奕,诣弈,衣异,意逸。毅诣伊,益伊,伊怡,已臆毅矣,毅亦怡伊。 翌,伊亦弈毅。毅以蜴贻伊,伊亦贻衣以毅。伊疫,呓毅,癔异矣,倚椅咿咿,毅亦咿咿。毅诣熠,意以熠,议熠医伊,熠懿毅,意役毅逸。毅以熠宜伊,翼逸。熠驿邑以医伊,疑伊胰痍,以蚁医伊,伊遗异,溢,伊咦。熠移伊,刈薏以医,伊益矣。伊忆毅,亦呓毅矣,熠意伊毅已逸,熠意役伊。伊异,噫,缢。熠癔,亦缢。 【翻译】 后羿的后裔中有个叫熠的人,居住在少数民族彝族地区。熠是个义医,经常为百姓免费看病,医术精湛。熠的姨妈死后留有一个女儿名叫伊,伊长得很漂亮,神态可人,穿上漂亮的衣服,简直就是天上的仙女,人间的凡夫俗子根本没法比。熠喜欢上了表妹伊,他给伊买漂亮的衣服,可是伊并不领情,抛掉了表哥给他的衣服,穿上怪异的衣服以表示示不喜欢熠,熠感觉很郁闷。为躲避表哥的纠缠,伊离开家乡,躲到一偏僻的地方,找一叫毅的人下棋,毅长得很帅,像貌堂堂,精通下棋,很有造诣。毅穿着不同寻常,看上去意气风发。毅开导伊,使伊受益匪浅,伊很高兴,偷偷喜欢上了毅,毅也喜欢上了伊。 第二天,伊继续和毅下棋,毅送给伊一只蜥蜴作为礼物,伊则把自己的衣服回赠给毅。伊病了,梦中喊着毅的名字。伊精神不正常了,靠着椅子咿咿细语,毅陪着她,也跟着她咿咿细语。毅早就听说过熠的大名,于是找到他,说明来意,求熠救救伊。熠要挟毅,提出条件,要求毅在治好伊的病后离开。毅思量着只有熠可以治好伊,答应了熠的要求。伊想起了毅,又在梦中叫者毅的名字,熠暗示伊毅已经离开了,自己很喜欢她。伊想到再也见不到毅了,生活得没意思。于是就上吊自杀了。熠精神也恍惚了,也自杀了。 于瑜欲渔 【原文】 于瑜欲渔,遇余于寓。语余:“余欲渔于渝淤,与余渔渝欤?” 余语于瑜:“余欲鬻玉,俞禹欲玉,余欲遇俞于俞寓。” 余与于瑜遇俞禹于俞寓,逾俞隅,欲鬻玉于俞,遇雨,雨逾俞宇。余语于瑜:“余欲渔于渝淤,遇雨俞寓,雨逾俞宇,欲渔欤?鬻玉欤?” 于瑜与余御雨于俞寓,俞鬻玉于余禹,雨愈,余与于瑜踽踽逾俞宇,渔于渝淤。 【翻译】 于瑜想去钓鱼,到我家找我,对我说:“我想去渝水的滩涂上钓鱼,你和我去吗?” 我说:“我打算卖玉,俞禹想买我的玉,我得去他家。” 于是我同于瑜一同来到了俞禹家,见到了俞禹,想要把玉卖给他。这时天下起了雨,大雨漫过了俞禹家的房子。我对俞禹说:“我本来打算去渝水的滩涂上钓鱼,现在在你家遇上大雨,是该钓鱼呢?还是卖玉呢?” 于瑜和我在一起在俞禹家避雨,我把玉卖给了俞禹。等雨停了,我和于瑜慢慢走出俞禹的家,去渝水的滩涂上钓鱼。 【寓意】 比喻做事应该讲究条理,忙而有序地完成,这样做事的效率才会更高,否则有时会酿成大祸。 易姨医胰 【原文】 易姨悒悒,依议诣夷医。医疑胰疫,遗意易姨倚椅,以异仪移姨胰,弋异蚁一亿,胰液溢,蚁殪,胰以医。易胰怡怡,贻医一夷衣。医衣夷衣,怡怡奕奕。噫!以蚁医胰,异矣!以夷衣贻夷医亦宜矣! 【翻译】 一位姓易的阿姨整天精神不佳,听从了大伙的意见去瞧一位外国医生。医生认为可能是胰脏有病,叫易阿姨靠在椅子上,以特殊的仪器给她移动胰脏,并注射进去一亿只特殊的蚂蚁。结果胰脏内液体外溢,蚂蚁全死去,胰脏的病就好了。易阿姨非常高兴,送给医生一套洋装。医生穿上洋装,既心情愉快又精神抖擞。啊!用蚂蚁来医治胰病,多奇特啊!用洋装来赠送洋医生,又是多么适宜啊! 熙戏犀 【原文】 西溪犀,喜嬉戏。席熙夕夕携犀徙,席熙细细习洗犀。犀吸溪,戏袭熙。席熙嘻嘻希息戏。惜犀嘶嘶喜袭熙。 【翻译】 西溪的犀牛,喜欢玩耍,席熙每天带犀出去,席熙忙着细心帮犀牛洗澡,犀牛吸着溪水喷向席熙逗他,席熙笑嘻嘻让犀牛不要闹,可是犀牛乐此不疲,就爱嬉戏。

Read more

Chinese Radical Characters

汉字常用偏旁部首 偏旁部首 名称 例字 冫 两点水 次、冷、准 冖 秃宝盖 军、写、冠 十 十字儿 华 讠 言字旁 论、计、识 刂 立刀旁 制、别、剑 八 八字旁 谷、分、公 人 人字头 仓、全、合 厂 厂字旁 原、压、历 力 力字旁 努 又 又字旁 艰 亻 单人旁 侵 卩 单耳刀 却 阝 双耳刀 陆 廴 建字旁 延 勹 包字头 甸 厶 私字儿 参 匚 三框儿 医 冂 同字框 网 氵 三点水 […]

Read more

Chinese Stroke Characters

汉字基本笔画   [笔画]可以在 StudyHan – 学汉语 社区阅读、书写和打印。 [注释]如果是 汉语拼音,该笔画也是汉字 BPMF,该笔画也是汉字注音符号 CJK,该笔画也是CJK中日韩大字符集的字 无,该笔画只是笔画符号 一个在线汉字笔画字符输入的工具。   笔画 名称 例字 注释 4 点 广 丶(Zhǔ) ` 横 王 一(Yī) 1 竖 巾 丨(Gǔn) 2 撇 白 丿(Piě) 3 捺 八 乀(Fú) 5 提 打 6 撇点 巡 ㄑ(BPMF) 7 竖提 农 𠄌(Jué) 8 横折提 论 9 弯钩 承 0 竖钩 小 亅(Jué) _ […]

Read more

Chinese Language Day of United Nations on Guyu

Today, 20-Apr-2015, is Chinese Language Day of United Nations. Chinese Language Day was established by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in 2010. The day chosen is called Guyu (Gǔ Yǔ, 谷雨, Rain of Millet). It is 6th of 24 solar terms in traditional East Asian calendars. Cangjie (Cāng Jié, 仓颉) the inventor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vented the Chinese Characters […]

Read more

高级华文和华文在考O Level时的选择

华文和高级华文都是新加坡O水准的考试选科范围,具体怎么选择要报考华文或高级华文? 1. 华文和高级华文到底报哪个? 华文和高级华文只能报一个,不能同时报。华文和高级华文都有总分数,按照总分数来进行归到对应的级别–A1~D8。 如果报考初院(JC),高级华文的分数是A1或者A2,就可以用来减分。 如果报考理工学院(Poly),高华不能用来减分,而且高华比华文又难,一般报考理工就择华文,而不选高华。 2. 报考初院(JC),什么时候应该选华文儿不是高华? 报文科的学生,最好用华文换掉一门理科课程,而不是选高华,因为高华得到的分数很可能没有理科课程丢掉的分数多。所以报考的时候得根据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综合计算,选择最合适的华文级别,而不是简单地认为华文好就报高华。 3 报考理工学院(Poly),选择华文 关于要报考理工的学生,推荐选五门+华文,虽然理工学院只要5门成绩,但华文可以作为替补课程,万一五门里面有一门不及格或成绩差,就用华文的成绩替换。但如果把华文作为五门里的一门课程,在选择各理工相关专业的时候,尤其是一些热门的专业,华文的成绩是不被计入的。也就是说华文最好作为替补,不要当成主科。

Read more
1 2 3 4 5